专家学者

专家学者(重要说明)

专家学者姓名:


 

 

 

       卜宪群,男,1962年11月生,籍贯安徽南陵。1987年参加工作,199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1995年到历史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所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院历史学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韩国简帛学会兼职研究员。安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是秦汉史、简帛学。
所在学会或研究领域:

链接: 网页链接

 


 

 

 

       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中国史组成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岩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兼职教授。曾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秦汉史。著有:《秦汉区域文化研究》《秦汉交通史稿》《权力的黑光:中国封建政治迷信批判》等。
所在学会或研究领域:

链接: 网页链接

 


 

 

 

       周天游,学者,著名历史学家,九三学社社员。祖籍浙江省诸暨市,1944年7月生于上海市,曾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长,陕西省人大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九、十届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对外友协理事,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常委兼对台工作委员会主任,西安市城市雕塑委员会委员,原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等。1998年10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聘任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所在学会或研究领域:

链接: 网页链接

 


 

 

 

       吴永琪,原秦陵博物院院长、秦俑博物馆馆长。1951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吴永琪是享有“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的博物馆专家。政协陕西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委,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他主持的“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技术”项目获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主持的“陕西秦始皇陵二号兵马俑陪葬坑第一阶段发掘”项目获1999年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一等奖”(第二完成人);主持的“秦俑彩绘保护技术研究”项目获陕西省2001年—2002年度“科学技术一等奖” ,该项目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他主持的其他科研攻关项目还多次获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励。他在文物研究、修复、保护等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有:《秦始皇陵铜车马修复报告》、《遗址博物馆学概论》等。
所在学会或研究领域:

链接: 网页链接

 


 

 

 

       侯宁彬,中共党员,1964年10月9日出生,1986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先后担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文化研究室主任、院长助理、陕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副处长、汉阳陵博物馆馆长等职位,现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 侯宁彬先生长期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管理运营和文物行政管理工作,先后主持了秦咸阳城国家大遗址考古、西安神禾塬战国秦陵园考古、西安白鹿原汉墓考古等多项考古发掘工作,发表《白鹿原汉墓》《陕西秦汉考古50年》等专著或论文数十篇;组织编写了汉杜陵、唐乾陵、秦咸阳城遗址、统万城遗址、阿房宫遗址、龙岗寺遗址等多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组织并参与了汉景帝阳陵、秦始皇帝陵的部分保护展示工程。
所在学会或研究领域:

链接: 网页链接

 


 

 

 

    孙家洲,男,汉族,山东人,1955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汉唐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
所在学会或研究领域:

链接: 网页链接

 


 

 

 

       袁仲一,男,汉族,1932年出生,江苏铜山县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6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学历。1964年到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自1974年以来一直从事秦兵马俑坑的发掘研究及秦始皇陵园的调查勘探工作。1988年4月任秦俑博物馆馆长、党总支副书记,兼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陕西省考古学会副会长、秦俑学研究会会长、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司马迁研究会会长。被聘为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1998年担任秦俑博物馆名誉馆长。 考古发掘是科研工作的一种手段,要把出土的遗迹、遗物及捕捉到的各种文化信息,加以归纳综合,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阐释其文化内涵、性质、作用及时代背景等许多重要问题。自秦俑考古队组建以来的二十多年间,袁仲一同志带领大家所做的考古勘探、发掘和研究工作量大、面广,内容十分丰富。除对一、二、三号兵马俑坑、铜车马坑的勘探、发掘外,还对秦始皇陵园做了较全面的调查,先后发现各种各样的陪葬坑和墓葬六百余座,以及数百万平方米的地面建筑遗址。 袁仲一同志博览诸多中外典籍,论述著作颇丰,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考古学家。多年来,他作为秦俑博物馆的学术带头人,在考古、历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先后出版十余部专著,发表百余篇论文。已出版的专著有《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发掘报告》、《秦代陶文》、《秦文字类编》、《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秦陵二号铜车马》、《秦始皇陵考古发现与研究》、《秦始皇陵铜车马发掘报告》等。其中《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发掘报告》、《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秦陵二号铜车马》获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秦代陶文》获国家优秀图书一等奖;以第一完成人主持的《陕西秦始皇陵二号兵马俑陪葬坑第一阶段发掘》项目获1999年度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一等奖。1991年被授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的专家,1992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正是像袁仲一同志这样的考古工作者的辛勤耕耘,艰苦创业,才使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在这片荒凉、贫瘠的土地上绽露昔日威武雄壮的风采。才使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的秦始皇陵能够充分展示皇家陵园的宏伟气势与丰富内涵。退休后的袁仲一深居简出,再次埋头于浩瀚的史料中,全身心地投入到秦始皇陵、秦兵马俑的研究工作之中。
所在学会或研究领域:

链接: 网页链接

 


 

 

 

    李振宏,1978 年3 月考入河南大学历史系,1982 年1 月毕业留校任教,1996 年10 月调入《史学月刊》编辑部工作至今。现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学月刊》主编,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曾参与拍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等课程。
    出版有《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圣人箴言录——〈论语与中国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居延汉简人名编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居延汉简与汉代社会》( 中华书局, 2003) 、《历史与思想》( 中华书局,2006) 、《伟大的人格》(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 等著作。
...

所在学会或研究领域:

链接: 网页链接

 


转到
当前在线:5699人       备案号:陕ICP备18006223号-1   公安备案号:陕公网安备610115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