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4.7厘米、重33.1克。 此枚秦半两为青铜质地,圆形方孔,钱文有“半两”二字,背平素。圆形方孔即象征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也有观点认为,此造型是在不断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较为科学的样式,以便于携带、流通、贮藏。币上“半两”二字,表示每枚重量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钱文突起而狭长,字体为小篆,是在战国秦国大篆基础上简化,进行“书同文”,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的书写形式。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有刀币、铲币、布币、圜钱、形状不一,并且只能在各自辖区范围内流通。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钱币,在战国秦国半两钱的基础上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由此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杂乱、大小悬殊、重量不一的状态。方孔圆钱形制自此在中国使用了两千余年。(撰文:杨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