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纹鼎,战国早期,1972年西安市大白杨废品库征集。尺寸:高25.2厘米, 口径16.2、最大腹径21、耳高5厘米、足高15厘米。现藏西安博物院,系未曾对外展出文物。鼎体扁圆,双附耳,敛口,圜底,下承三个兽蹄形高足。腹底中部有一道短凸棱范线。有盖,盖顶隆起,顶有一小系带环,周围有三环形钮,钮端呈鸟首形,覆置则环形纽为三足,可做盛物盘使用,盖与器子母扣。盖内饰阳线甲鱼纹,甲鱼头呈三角形,颈长伸,三爪短尾,背壳圆形,背上饰短直线纹。此鼎造型与河南信阳出土的战国时期附耳高足鼎相似,尤其突出的是三兽蹄形足细长,贴于器壁上,属为战国早期特征。传为范蠡所书《养鱼经》有:“神守者,鳖也。所以内鳖者,鱼满三百六十,则蛟龙为之长,而将鱼飞去,内鳖则鱼不复去。”养鱼的池塘放鳖,可以守护池塘内鱼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