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伯簋为西周的盛食器,高31厘米。簋内铸有铭文82字。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品简介
高:31厘米
用途:盛食器
所处时期:西周
详细信息
簋内铸有铭文82字,记述格伯用4匹好马与倗生交换土地30田,双方剖券为凭,并实地勘定田界,具结交换事宜。这篇铭文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土地交换情况 [1] 。
文物介绍
格伯簋,高23.5cm,宽30.8cm,重7.58kg。
簋圆腹,圈足,下有方座。二兽头耳,耳下端似象鼻卷曲。器颈前后正中各铸一凸起的兽头,兽头两侧饰夔纹和圆涡纹。腹部和方座四壁中心饰竖直纹,圈足饰连续的四瓣花和圆涡纹带,方座四壁边缘饰圆涡纹和窃曲纹,方座顶部四角饰兽面纹。
簋内底铸有铭文9行83字:唯正月初吉癸巳,王在成周。格伯爰良马乘于倗生,厥贮三十田,则析。格“伯殹妊,厥从格伯
甸殷,厥幼零”谷杜木谷菜,涉东门。厥书史戠武立盥成。铸保簋,用典格伯田。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
铭文大意:在正月第一个吉日癸巳这一天,周王在国都成周。格伯从倗生那里接受了四匹好马,讲定交换的价值是三十田,双方剖木为凭证。格伯交付的是殹妊和仡,和甸殷崇地的田产,并在零谷和谷树木为标记。书记官吏戠武建立了文书档案,规定了界域。倗生铸这件宝簋,用来登录格伯的田产,后代子孙,万年宝用。倗生家族的名号是“”。
该器的做器者实际是倗生,按通例应定名为倗生簋。故宫收藏的这件格伯簋中间缺17个字,系用同铭的其它器之铭文补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