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胄
胄是古代作战时战士所戴的头盔,也称兜鍪。《说文》载:“胄,兜鍪也。从月,由声。”《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说明早在春秋时期,秦国的士卒就有胄的装备。古代有铜、皮、铁等不同质地的胄,到西汉时铁胄逐渐取代皮胄成为主要装备。石胄的出土尚属首次。石胄用青石片制作成真实的胄的形状,没有实际的防护作用,是为陪葬制作的明器。
试掘出土的石胄,根据组成胄的胄片形态以及胄片的联缀方式,大体分为两类。第一类石胄数量多,约占目前出土量的90%以上,胄片形体较大,并且胄片各有弧度,可能是仿照皮革质地的胄制作而成。该类胄顶片向上微微鼓起,略呈球面,组成侧片的胄片越往上层越是纵长,向外拱起程度越大,形体也越薄。胄片的叠压关系为上排压下排,横向从前部正中一片分别向两侧对称压去,在后部正中一列侧片处接合。石胄编缀时,先将上下胄片固定编缀成一列列的纵行,再将每列胄片按层位对应作横向联缀。这是首次发现秦甲胄的实物,填补了秦代甲胄实物资料的空白,并且用铜丝和石片编缀制成的石质甲胄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