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7 21:08:26)
标签: 读史 秦汉 分类: 杂文
环境与文化:台湾历史学家傅乐成认为:鲁人以讲究礼节著称,因此产生了以诗书礼乐为典训的儒家;宋人以愚直著名,富于宗教性,因此成为墨家的重镇;三晋是军国主义国家,秦国继之,法家思想最为兴盛;楚国的北部地区,常被战祸,故有厌世达观之道家产生;阴阳家发源于齐,乃因齐地近海,并以富著,常有诸侯的清客以异说奇谈引人瞩目,阴阳五行因此流行。
秦楚恩仇:傅乐成在《中国通史》里说:“秦和楚是相反的两个国家,秦是彻底的军国,人民一切没有自由,但楚政则较宽,同时因为地大人稀,人民的生活自由安乐得多。”遗憾的是,最后获得胜利的是军国主义的秦国而非自由快乐的楚国。秦国统一天下,功莫大焉,二世而亡,可悲可叹。而灭亡其最力的乃是楚人,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由此观之,最终孰胜孰败,殊难定论。
辣手吕后:吕后为人,刚毅果决,知人善任,《史记》称赞其主政之时“天下晏然”。可是,明知其吕氏子弟才调庸劣,却着力拔擢,以致隐隐然有超越功臣派之势。不料刚一闭眼,吕氏家族,无论男女少长,尽被夷灭。虽然罪状是“欲为乱”,其实就是欲加之罪。唉,想当年吕后将戚夫人制成“人彘”,何其歹毒,其就没有想到一点点因果报应吗?
晁错削藩:晁错为汉景帝献削地之策,目的是削减诸王势力,明知会激起事变,却自信能应付难关。孰料吴楚刚一呐喊,景帝就慌忙把他推出祭旗。本为帝王解忧,却不知帝王无情。能算计天下大事,却不能算计一人。史书说其“峭直深刻”,与景帝的刻薄寡恩倒是般配。
推恩之令:主父偃的“推恩之令”让汉武帝封了175个王侯,比之太平天国封的2000多个王少了点,但比起汉高祖个位数的分封数量来看,已经是几何级的上升了。不过,封得多,废得也多,先后废了113个王侯,而废除原因竟然多是因为“酎金”问题,也就是祭祀的黄金成色或数量稍有不合,便被取消爵位。这为汉武帝翻云覆雨提供了绝佳的理由,一举解决了困扰前几任皇帝的诸侯王尾大不掉之弊,又让王侯数量不至于多得数不过来,真是厉害啊!
以孝治国:汉朝以孝治天下,历代皇帝谥号,几乎都有一“孝”字,比如,汉武帝叫汉孝武帝,汉文帝叫汉孝文帝等。百善孝为先,本无可厚非,可因为孝,就要把娘家的亲戚朋友委以高官厚禄,大可不必。整个汉代,外戚都是一个巨大的势力,跟这个“孝”字恐脱不了干系。而汉武帝为了减少外戚威胁,在确定幼子弗陵为太子后,把弗陵之母亲钩弋夫人赐死,也太过了吧!
王莽治国:王莽本是外戚,当大臣时就是朝野推重,深孚众望,连当皇帝都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遗憾的是,当上皇帝后,没有了政敌,没有了约束,膨胀起来的“事业心”让他随心所欲。先是把全国土地收归国有,并不得买卖,得罪了诸侯大臣;然后扩大征收工商业所得税,得罪了平民。最可恨的是,纠结于制度的条文和名词,对最重要的实际事务却不措意,内部尚没有整理好,就轻启边衅,直到天下大乱国灭身死,呜呼哀哉!
刎颈之交:张耳陈余号称贤人,相与为刎颈之交。观其前半生,互相提携,共同创业,堪堪称之。及张耳被秦名将章邯所围,陈余数万大军在城外逡巡不前,两人友谊之舟开始颠簸。所幸项羽破釜沉舟攻破秦军,张耳得救后收回陈余兵权,令后者羞愤不已。从此二人势不两立,互相攻伐,最后,一人国灭,一人身死。俗语:爱之深,恨之切。倘两人本是陌路,当不会成为仇人。歃血为盟,指天誓日,愿为彼此赴汤蹈火,可世事变幻,造化弄人,谁又能保证一如初心?君子之交淡如水,诚哉斯言!
胡萝卜与大棒:汉武帝为经营西南,以重金劝夜郎国内属。夜郎听命,邛、筰、冉、駹等族,为贪汉赏赐,也纷纷请求归顺。不过,数年之后,这些西南夷屡次反叛,一度使汉廷放弃这块地的经营。直到近20年后,武帝派大军讨伐